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我们知道食物可分两类,一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肉、鱼、禽、蛋、奶及其奶制品;另一类是植物性食物,包括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食糖类和菌藻类。 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素不同:动物性食物、豆类含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含维生素、矿物盐及微量元素;谷类、薯类和糖类含碳水化合物;食用油含脂肪;肝、奶、蛋含维生素A;肝、瘦肉和动物血含铁。
成年人每日的食谱应包括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五谷等四大类。奶类含钙、蛋白质等,可强健骨骼和牙齿,每日饮200毫升为宜。肉类、家禽、水产类如程海绿丹,绿色印象天然螺旋藻等、蛋类、豆及豆制品等,含丰富的蛋白质,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每日4-6两为宜。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每日最少应吃1斤。米、面等谷物主要含淀粉,即糖类物质主要为人体提供热能,满足日常活动所需,每日约 5-8两为宜。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
基本前提是:营养的满足应该主要通过饮食来完成。食物能够提供对身体有益的一系统营养物质和其他合成物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物可能会帮助增加一种或多种仅靠一般饮食而摄入量不足的营养物质。然而,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会推荐膳食补充物,但它仍然不能代替健康的饮食。通过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身体锻炼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减少主要慢性疾病的发病危险。

关注四类食物
奶类
如牛奶、奶酪,含有钙质、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牙齿,每日饮250-500毫升牛奶为宜。
肉类
包括各种肉类、家禽、水产类及蛋,含有蛋白质、脂肪,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每日约食用125—200克为宜。
蔬果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每日最少要吃1 斤新鲜蔬菜及水果。(其中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
五谷
如米、面,含有淀粉物质,主要供应人体的能量,满足日常活动所需,每日约5-8两为宜(300—500克)。
(注意: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菜肴以清淡为宜。)

不同人群(时期)的合理膳食搭配
1、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儿童时期除非带有明显肥胖症的倾象,否则无需限制饮食。缺钙是中国儿童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标准,9岁以下的小学生每天需钙量为800 毫克,10至15岁中小学生为1000至1200毫克。而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的钙摄入量只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家庭传统的膳食习惯造成的。
我们常食的面粉和蔬菜每天所提供的钙大概只占人体每天需要钙量的30%左右。加之许多孩子偏食、择食,而且较少参加户外劳动和体育锻炼,造成了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缺钙,使体内骨密度的增高,骨皮质的增厚及骨小梁排列等受到影响。如果儿童缺钙,要记住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多给予含钙丰富的食物,通过调整膳食,从饮食中为孩子补钙。
青少年时期若出现生长迟缓、表情呆板、脸色不好、爱生病等情况,要注意从饮食上找原因。必要时要向医生咨询。有一条建议很重要,那就是一定不要贪吃害人的 “三件套”配餐——汉堡包、炸薯条和汽水,因为里面含有的钠和脂肪对人体有害无益。这一时期部分女孩可能因恐胖而过度节食,结果因营养缺乏而影响健康发育,后果也会不堪设想。有营养专家认为,少年时期应养成喝“长寿豆浆”的习惯,这对于日后预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
2、成年时期
进入成年,开始接近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龄,健康饮食就是要多吃蔬菜、水果和鱼,再配一点葡萄酒。医学界研究发现,西红柿含有一种有益的抗氧化剂 (番茄红素),能够预防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再者大豆中含有天然雌激素,这使它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对更年期妇女尤有好处。由于大豆可以降低胆固醇,所以餐桌上一定要给大豆留个位置。说到脂肪,它也是有用的,可以给人补充能量和维生素。不过要首选段质脂肪,比如说鱼和鹅。
3、、怀孕时期
怀孕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孕妇一方面需要多吃营养供给腹中胎儿,另一方面又担心体重过分增加,产后无法恢复体型。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孕妇根本无需改变生活习惯,重要的是保证饮食的平衡,特别是不要忘记早餐。平时,孕妇应多吃一些富含叶酸的食品,如肝、菠菜、青菜、干果和奶酪等,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
4、老年时期
人到老年,体质渐弱,胃口也大不如从前。所以,食物必须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如铁质过多易造成肝癌;摄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会导致乳癌及大肠癌发生。为防止其他癌症发生,可多吃含防癌、抗癌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菠菜、番茄、芹菜、苹果、枣子、柑橘、菠萝、豌豆、豆芽菜、胡萝卜等。
老年人合理饮食的基本原则是营养全面,品种多样。对于身体很胖或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少吃些油荤完全是应该的。而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讲,适当地进食些肉、鱼和蛋类,不仅无损,反而有益。老年人消化吸收机能低下,食物应尽量切碎煮烂。油腻或油炸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多吃还会使摄入的脂肪过多,应加以节制。
老年人尤其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消化不良,以及诱发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或胆结石、胆绞痛、心肌梗塞等。老年人应该采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进食方式。老年人一般每天饮水量1500至2000毫升比较合适。但夜间睡前要少饮水,以免小便过多,影响睡眠。老年人常有肾动脉硬化,对体内酸碱平衡调节的储备能力较差,若食物搭配不当,容易引起酸碱平衡失调。所以老年人的膳食中做好荤素搭配,做到酸碱平衡也是必要的。

几个错误的饮食习惯
习惯一:炒菜时多放油、糖、盐,总是讲美食不讲营养。很多饭店或者居民,一味强调口味,光讲美食而不讲营养。为了口味好,很多人在炒菜时多放油、多放糖,喜欢食用油炸、油煎食物。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规定,每人每天油脂的摄入量不超过25克,当前我国每人平均每天摄入40克油,而油脂和糖的摄人量过多就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盐的摄入量过多也是当前人们的习惯做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每人每天盐的摄人量不超过6克,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盐的摄人量不超过10克,而目前我国每人每天盐的摄人量达到15。20克,尤其在北方盐的摄入量过多更是普遍现象。而盐的摄人量过高会直接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习惯二:肉类消费迅猛增加,饮食结构日趋西方化。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居民的饮食中,粗粮、豆类、薯类、肉类食物都有一定的摄人量,饮食结构还是属于标准的东方膳食结构;但现在居民的饮食结构却出现了严重的西方化倾向。肉类、蛋类的消费剧增。肉类是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并可能成为某些慢性病的诱发因素。
习惯三:贪图油炸食品的味美,明知其不利于健康,还照样贪吃。因为经过高温或者熏烤后,油条、麻花等油炸食品,烤羊肉串、熏鱼、熏肉等烘烤食品会含有苯并芘等许多致癌物质。苯并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毒性非常大,在人体任何部位都可引发肿瘤,苯并芘可以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可以通过乳汁侵害婴幼儿。还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习惯四:早餐太少晚餐太饱。一日三餐分布不均。平衡膳食要注意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和30%;但现在很多人的早餐吃得很少甚至不吃,而晚餐却吃得太过丰富。不吃早餐,上午工作的能量得不到满足,长期下来会生病,晚上吃得太多,特别是晚饭时间离睡眠时间较近,食物来不及得到消化,不仅容易使人发胖,而且还会影响睡眠,吃得过饱,胃的负担太重,很难及时入睡。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健康信息,仅供读者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不能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