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 | 北语新闻网
 
  北京语言大学医院网  
首页 | 医院概况 | 科室设置 | 政策法规 | 健康教育 | 就医须知 | 健康管理 | 公费医疗 | 体检专题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计生办
健康教育
首页
医院概况
科室设置
政策法规
健康教育
就医须知
健康管理
公费医疗
体检专题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计生办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健康教育
疫情之下如何安抚我们不快的心情?
发布日期:2020-04-14 浏览次数: 字号:[ ]

新型冠状病毒就如外星人突然来袭,迫使人们进入应激状态,轻者出现肌肉紧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头疼、胃部不适等躯体反应;严重的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失眠、愤怒等情绪变化。这些情绪变化对有些人而言只是短暂的现象,但也有另外一些人则越陷越深,以至于惶惶不可终日。

 

大家经历着相似的事情

反应却如此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疫情引发情绪反应

 

应激反应不仅源于疫情发展

也源于我们对疫情的看法

可以用心理学中的情绪ABC理论来解读

 

专家解读:

ABC理论认为,人对应激事件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不是由于这个事件(A)本身而是由于经历事件的人对事件所产生的认知和评价(B)造成的。

 

对疫情的正确认知会让我们合理看待疫情,在短时的恐慌后,会回归理性,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比如我们相信政府的防控和救治措施逐步到位,认为新冠肺炎可防可控,并配合社区/单位的管理、做好个人防护,那我们就不会恐慌,也能安心宅在家里,甚至还有可能借机完成一些因为之前没时间不能实现的愿望,比如在家学习新技能。

 

相反,对疫情的错误认知会让我们产生超出正常应激反应的情绪表现,从而导致较长时间或者更高强度的焦虑、恐慌、疑病、失控感、抑郁或者愤怒,甚至一直处于这种负面情绪难以自拔。

 

六招应对负面情绪

 

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

疫情引起负面情绪是正常现象,是大脑提醒我们危险来了。但我们需要把这种负面情绪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不能听之任之,让情绪控制了我们。

 

找对渠道适当接收疫情信息

从权威机构或媒体获得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与技能,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保持和亲友的有效沟通

每天和同住的家人聊天,除了疫情,更多地谈论兴趣爱好、生活趣事、未来设想等。还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联系不能见面的亲朋好友,倾听倾诉,联络情感。

 

维持规律的生活节奏

规律生活能够让我们重获或者稳定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是保持身体免疫力的基础,而免疫力是抵御新冠肺炎的基础。

 

学习一些疏导情绪的小方法

通过放松训练、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让自己放松下来,把注意力从关注疫情转回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负面情绪过于强烈,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可以通过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咨询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2012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北语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