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 | 北语新闻网
 
  北京语言大学医院网  
首页 | 医院概况 | 科室设置 | 政策法规 | 健康教育 | 就医须知 | 健康管理 | 公费医疗 | 体检专题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计生办
健康教育
首页
医院概况
科室设置
政策法规
健康教育
就医须知
健康管理
公费医疗
体检专题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计生办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健康教育
三伏贴相关知识
发布日期:2017-07-07 浏览次数: 字号:[ ]

贴敷时间

        传统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一般从每伏的第一天开始,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6~8小时。儿童每次贴敷2~4小时。上午阳气旺盛,贴敷效果更佳。
        头伏(7月12日-7月21日)
        7月12日、7月13日、7月14日,共3次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7月22日、7月23日、7月24日,共3次
        闰中伏(8月1日-8月10日)
        8月1日、8月2日、8月3日,共3次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8月11日、8月12日、8月13日,共3次


贴敷疗程

        一般每年贴3伏(如有闰伏则为4伏)为1个疗程,以连续贴敷3年为佳。3年以后,患者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地点


        中医科针灸理疗室(医院二楼209房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应症

        本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重点推荐以下适宜病症。
        1. 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咽炎、咳嗽等)。
        2. 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抵抗力低下者。



禁用人群

        1. 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 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 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4. 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5. 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慎用人群

        1. 孕妇。
        2.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 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 2岁以下婴幼儿。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 今年选用的“温阳化痰穴贴”因其药物组成和制作工艺,较少出现皮肤发泡现象。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或既往用药曾出现红斑、水泡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
        2. 小儿、久病、体弱、消瘦者,贴敷时间宜短,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3. 贴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大量出汗,以防药物脱落;尽量减少电扇、空调直吹,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4. 患者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食物;应慎食海鲜、牛羊肉等。
        5. 取下贴敷药物后,可用清水擦洗局部。不要搓、抓、挠用药局部皮肤,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2012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北语校医院